聯(lián)系人:舒工
手機:13726017833
qq:64407753
地址:廣東省中山市三鄉(xiāng)鎮(zhèn)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28 11:01:14
隨著“雙減”政策執(zhí)行的逐漸落地,讓不少以往通過課外班落實孩子教育的家長“慌了神”,其中一部分家長最近正在忙著買硬盤“囤課”,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彌補自身輔導功課能力的不足。
對于硬盤“囤課”這種行為,沒想到連教育部都驚動了。在9月23日的記者會上,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,“家長這種行為完全沒必要,而且培訓資料不是買的越多越好,要優(yōu)中選優(yōu),要注意孩子們的使用效率?!?/p>
但為什么屯資料沒有用?還需要和家長仔細聊聊。
首先要搞清一個問題,資料是哪里來的?
目前,很多父母所謂“囤課”,就是將原來課外培訓班的“錄播課”存下來,這以往都是各教育機構名師們做宣傳或者是打樣子用的。還有另外一部分資料,就是名師的一些講座或者是網(wǎng)絡音視頻課,比如“凱叔講故事”,“樊登小讀者”等。
這些資料不能說完全沒用,比如一些簡單的英文童謠,還有一些古詩文朗讀、講解,都是啟蒙教育的好素材。但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同學,這樣網(wǎng)課的作用會越來越弱,原因何在?
“很多課程其實是為刷題準備的,但這種模式越來越勢微。”一位教育改革從業(yè)者告訴筆者,刷題的核心在于熟悉“套路”,但這恰恰是教育改革的重點。
以很多學生頭痛的語文閱讀理解中的“詞語解釋”為例,某教學機構給出的套路是解詞“七字訣”:“本指、喻指、文中指?!本唧w就是說,解答一個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,需要通過“本指”(解釋詞語本身的意思),“喻指”(理解詞語的引申含義)和“文中指”(即將解釋帶入文中語境)。簡單來說,通過這三個部分,來達到閱讀理解的“踩分點”。這就是“套路”。
這種“套路”的弊端在哪里?
前兩年,蘇州高中的一次語文考試,選了作家王亞的一篇散文《清明》,一位考的不算理想的學生,通過微博聯(lián)系了王亞,想考考原作者。王亞沒多想就隨筆答了題,20分的題,作者僅得了6分,輿論一片嘩然。其實筆者也仔細了解了一下,很大程度上,是源于王亞不懂答題的“套路”,即便全寫對了,也踩不上分。
針對這種情況,很多業(yè)內(nèi)人士都在呼吁,當前的語文閱讀考試是否合理,能否參考英語考試全部改為客觀題,但加大閱讀量。這一方面可以考察學生閱讀速度,另一方面也規(guī)避了主觀性答題的的不確定性。
不僅如此,國內(nèi)教育的很多內(nèi)在邏輯正在發(fā)生改變。
前不久,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談到,“現(xiàn)在,社會有很多方面已經(jīng)走在了大學前面,很多顛覆性的技術,以及新的觀念、理念,都不是出自大學,而是出自大學校園外,第一個捅破窗戶紙的往往不是大學。這讓我感到很擔憂,如果大學還不解放思想,主動變革,就要被社會邊緣化?!?/p>
這不由得讓我們反思,作為大學選拔的初中、高中教育,是否也與未來社會需求“脫節(jié)”了。
正如很多教育人士所呼吁的,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難題就是應試教育的轉型。高中階段(即16-18歲)是人求知欲最旺盛的時候,但很多學生因為考試“獨木橋”的存在,將大量精力浪費在重復訓練的“刷題”上,題海戰(zhàn)術不僅僅是浪費時間,也消磨了學習的興趣。很多國人感慨“高三是個人知識巔峰”,這對全社會來說恐怕并不算什么好事。
從這個意義上說,很多家長所“囤”的課程,都是即將被拋棄的刷題“秘笈”,這無疑與教育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馳,也是對未來孩子發(fā)展的一種“禁錮”。
撰文/張兆瑞
責編/張兆瑞
掃一掃加好友